新闻动态

秉持着坚持品质、责任、精新、执着的理念,致力成为您满意的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完善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动态
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三方面重要改革!

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三方面重要改革!

2022-09-06

  一、改革建设方式  深入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技术在住宅产业中的更广泛应用并切实取得实质效果。其中尤以建筑节能显得颇为突出。因为建筑节能是国家三大节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重大(建筑运行能耗+建造能耗合计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0%);贡献大(仅仅一个建筑外保温技术就可以实现建筑节能效率50-65%);效果显著(经过8年左右时间,新建建筑已开展,每年可以实现节约近1亿吨标准煤,减排约3亿吨 CO2,拉动经济增长约3000-6000亿目标;应尽快向既有建筑推进,规模更大,前景更广阔,如果实现,每年可以节约2-3亿吨标准煤,减排5-8亿吨CO2,如按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每年可拉动经济增长约1万亿,改造3-5年即可收回投资)。深化改革,一是要抓住机遇向建筑节能及相关产业、钢结构及相关产业、合同能源管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垃圾处理、环境设计等纵深领域发展;二是要尽早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既可节能减排,又可惠及民生,还可拉动经济。  二、改革技术路径  我国现有建筑房屋施工技术路径形成于1982年,称为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又称湿法作业(以下简称传统技术)。客观地说,该体系为我国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说,其弊端亦非常突出:一是钢材水泥浪费严重;二是用水量过大;三是工地脏乱差,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四是质量通病严重,开裂渗漏的投诉问题突出;五是劳动力成本飙升且招工难管理难质量控制难。此外,该体系不论添加多少或多新的外加剂,效率似已接近极限,高层超高层建筑7天/层已难有突破,一幢80-100层的高层建筑,起码要近3年工期。这表明,我国的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应适时推动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发展,既可克服以上弊端又可转变建设模式,效率大大提高。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世界处于领 先地位。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万科和远大住工为代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适合于多层小高层,在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剪技术基础上侧重于外墙板、内墙板、楼板等的部品化,部品化率约50%左右,成本进一步压缩,可以约3天一层;二是以杭萧钢构和中建钢构为代表的钢结构预制装配式,适合于高层超高层,在传统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技术基础上侧重于钢结构部品部件,尽可能多地工厂化,尽可能减少工地安装和焊接量以提高施工效率,部品化率约30-40%;三是以远大可持续建筑为代表的全钢结构预制装配式,适合于高层超高层,完全替代传统技术,有效节省钢材、混凝土、水用量,部品化率约90%,成本可压缩1/4-1/2,可以每天1-2层。概括地说,可持续建筑就是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并装修的“六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节省时间节省投资环境保护)建筑,具有既运行节能又建造节能、既部品化又集成化、既效率又低成本、既变革技术路径又变革市场模式的显著特征,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充分体现了又好又省又快,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一场深刻革 命。  三、改革市场模式  我国的房屋建筑市场模式改革虽同时起步(从1987年全国推行鲁布革试点经验开始),但未能及时跟上工业(如石化、电力、冶金、纺织等)及部分铁路、交通、水利项目市场模式变革的步伐,大多仍延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模式,弊端已充分暴露(中标前甲方压级压价肢解总包强行分包严重;中标后设计、施工方不断变更洽商追加投资超概严重;低层次恶性竞争激烈,市场混乱,腐 败 频发,问题突出。原因就在于该模式背离了市场经济“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才既讲节约又讲效率”的规律)。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有些城市政府已率先开始推动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筑市场模式的改革,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使总承包单位有动因既讲节约又讲效率实现科技创新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实现“一口价、交钥匙、买成品、买精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深圳地铁五号线采用总承包方式实现节省投资15%、缩短工期38%、实实在在体现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又好又快建设,有利于设计施工总承包企业做强做大,有利于公共投资项目提高 效益效率有效杜绝腐 败),此后许多城市建设地铁时都复制了这种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建议广泛推广,一举改变原有弊端。我们高度关注一些城市政府和一些大型设计、施工单位积极推动设计施工总承包改革创新的经验。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建筑业竞争更为激烈,但辩证地说,这又是适时改革的有利时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确到了关键时刻,三方面重要改革已非改不可了。

营业税正式废除时,火度热度不亚于重庆的三伏天

营业税正式废除时,火度热度不亚于重庆的三伏天

2018-03-15

  营业税正式废除时,火度热度不亚于重庆的三伏天。“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得建筑行业所有环节都必须缴纳增值税,环环相扣,层层抵扣,人工、材料和机械等全部都实现价税分离,所以出现成本难的问题是必然的,这对建筑行业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企业消耗的各种成本,如果没有合法票据来抵扣,企业就必须为此纳税买单。  建筑工程类行业怎么来解决成本难的老大难问题呢?  一、 加强对增值税的认知,企业首先得做到未雨绸缪,从源头抓起,培训员工的税务知识认知。  二、 在企业签订项目中标合同、分包合同和采购合同等等时,要注意考虑增值税的政策因素,在涉税条款中明确规定,确定付款的程序。  三、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只要设计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时,要想法设法合法地取得相关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才能有合法的票据来进行抵扣。  四、 加强企业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企业在经济活动发生时开的增值税发票如果不严格,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虚开增值税发票,这是犯罪行为。所以在业务交易时所取得的发票要仔细检查,各要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票认证期限和抵扣期限进行检查,避免逾期无法抵扣而要承担的税额风险。  企业所做的这些都是在提高自己的纳税筹划能力,在人的因素上,实现利润化。在外界因素上,企业可以选择政策型税收洼地,典型的有新疆的霍尔果斯、重庆的工业园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减轻企业的税负。  按照国家的财政政策,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按照30%-50%奖励给企业,在这一力度上是减轻了企业在实际操作上的税负。所以,税务筹划要从自身和外界因素综合筹划来达到减负的效果。  规避税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话题。合法节税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得建筑行业所有环节都必须缴??纳增值税,环环相扣,层层抵扣,人工、材料和机械等全部都实现价税分离,所以出现成本难问题是必然的。  除了企业加强自身的税务筹划认知之外,怎么恰到实处的解决很重要。企业可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税收洼地。  (来源:搜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内容

去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首破万亿 2018年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将扩容

2018-02-28

  2017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5%,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20%,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占全省地税收入的47%,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0%左右......2月6日上午,在郑州举行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交出了2017年的“成绩单”。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科学推进型城镇化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按照“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要求,首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45个市县全部完成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各类城市设计103项、专项规划559项,控规覆盖率达到68.93%。建立“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建设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机制,入库项目9657个,总投资额2.78万亿元;在建和竣工项目4317个,完成投资2704亿元,拉动了经济,改善了民生。  围绕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 点民生实事发力,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2017年,全年 全省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房58.87万套,基本建成64万套,新增公租房分配12.93万套,改造农村危房8.8万户,新建改造公厕1305座、供热管网991公里、热力站841座,新增供热面积8916万平方米、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1500吨、日收转运能力1280吨、建筑垃圾年资源化利用能力1250万吨,全 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安居才能乐业。我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科学定位,因城施策,限购、限价、限贷等措施与去库存并举,努力保持全省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2017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090亿元,居中部第 一、全国第四位,同比增长14.7%,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保持在7个月左右,郑州等热点城市完成调控目标;全省新市民新开住房公积金账户32万人、同比增长23倍,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3.45亿元,有力支持了新市民住房消费需求。全省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一年比一年敞亮,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2年的34.7平方米提高到2016年的40.04平方米。  当前,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突破50%,随着“三区一群”建设等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我省发展的空间格局将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天的会议绘制出了今后5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发展的“路线图”。“今后5年,我省将紧紧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建设品质、创新治理模式,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全 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革完善住房制度,提升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转型发展水平,全 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 记、厅长吴浩在会上表示。  今年我省因城因地施策,继续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郑州市将严格执行调控政策,加大土地供应规模,加强价格指导,加快住房建设和投放,确保实现调控目标;周边商品房销售和价格过快上涨的市县将及时调整去库存鼓励政策,结合实际出台调控措施,防止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库存周期在18个月以上的县城,合理安排农民进城购房补贴等政策,进一步活跃市场,有效填补调控城市市场缺口。同时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力争全省今年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主体达到500家,今年年底前政府投资公租房90%完成分配,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与此同时,2018年,我省还将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力争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在首批45个市县基础上,把16个省辖市老城区和17个非贫困县纳入;全省将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8座,新增日处理能力60万吨,加快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全省新增日焚烧能力1000吨;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 点对象,今年再改造农村危房6万户,让更多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暖心房。

暂无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18-02-28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 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 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5年来,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 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 面升级、农村全 面进步、农民全 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 面振兴新篇章。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 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 面 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 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 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 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 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 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 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三、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 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 面落实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善支持政策。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强化监督考核和地方政府责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重大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实施兴林富民行动,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做大做强民族奶业。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科学布局近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作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重 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  (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重 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节本增效,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建立健全我国农业贸易政策体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和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促进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农业国际贸易秩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力度。  (五)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育各类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  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分类有序退出超载的边际产能。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全 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继续开展退耕还湿。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 点工程,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二)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县乡两级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三)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 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地方在重 点生态区位推行商品林赎买制度。健全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等市场化补偿制度。建立长江流域重 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推行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工代赈做法,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  (四)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五、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 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二)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农耕文化遗产,推动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 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 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选派第 一书 记工作长效机制,全 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 一书 记。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 记。健全从村党组织书 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全 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 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 败问题。  (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动村党组织书 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全 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 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继续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集中清理上级对村级组织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查多等突出问题。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  (三)建设法治乡村。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 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创新监管方式,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五)建设平安乡村。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继续整治农村乱建庙宇、滥塑宗教造像。完善县乡村三 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  七、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 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 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加强职业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把农村需要的人群纳入特殊教育体系。以市县为单位,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条件、有意愿、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有序落户,依法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三)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 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示范县为载体全 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加大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力度。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制定农村通动力电规划,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 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抓紧研究提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指导意见。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  (五)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条件。加强乡村中医药服务。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 点人群健康服务。倡导优生优育。深入开展乡村爱国卫生运动。  (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改革”,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总结推广适用不同地区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加强技术支撑和指导。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北方地区农村散煤替代,有条件的地方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新能源利用。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安全住房保障机制。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加强“空心村”服务管理和改造。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培养乡村传统建筑名匠。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全 面保护古树名木。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  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一)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着力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实现稳定脱贫。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做好农村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全 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 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重 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主要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用地需要。  (三)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要打破贫困均衡,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强化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开展扶贫领域腐 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和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完善扶贫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办法,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外,各部门一律不准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关心爱护战斗在扶贫第 一线的基层干部,制定激励政策,为他们工作生活排忧解难,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研究提出持续减贫的意见。  九、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 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 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  (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 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确方向,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全 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水利设施产权等领域改革,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工作。  (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扩大“绿箱”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通过完善拍卖机制、定向销售、包干销售等,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效能。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 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合作社、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 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 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 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十一、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 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一)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优化财政供给结构,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增加地方自主统筹空间,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切实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公益性项目。稳步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改革,鼓励地方政府试点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集中力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  (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脱实向虚倾向,严格管控风险,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抓紧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加大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明确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推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完善村镇银行准入条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服务好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重 点要放在乡村。推动出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并购重组,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改进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强化地方政府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责任。  十二、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 一责任人,五级书  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 记要下大气力抓好“三农”工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按照《中国共 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有关规定,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研究制定中国共 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根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要求和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制定中国共 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工作范围和对象、主要任务、机构职责、队伍建设等,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三)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真正成为“三农”工作行家里手。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全 面提升“三农”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拓宽县级“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的干部,形成 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四)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 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分别明确到2020年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 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对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五)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的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及时修改和废止不适应的法律法规。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各地可以从本地乡村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加强乡村统计工作和数据开发应用。  (六)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振兴乡村强大合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各地丰富实践,振奋基层干部群众精神。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组织智库加强理论研究。促进乡村振兴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乡村振兴中国故事,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为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暂无内容

2018年中国建筑业十大猜想

2018-02-25

  在政策影响下,2018年建筑业发展趋势如何?  2017年注定是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大年,建筑业改革举措不断出台,每一项改革都与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政策影响下,2018年建筑业发展趋势如何?  猜想一:装配式建筑发展提速  据统计,2016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1.14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4.9%,比2015年同比增长57%。2017年1-10月,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约1.27亿平方米。根据《“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就目前装配式建筑推广情况,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017年11月,住建部公布第 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示范产业基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被确定为第 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上海建工、金螳螂、中建三局等公司均成为第 一批示范企业。住建部此次公布第 一批示范城市、企业,表示国家将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或将预示建筑业转型升级在即。此次示范城市和示范产业基地一旦确定,各地将会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相关工作,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预计2018年,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  猜想二:民营建筑企业切入PPP  2017年11月,国资委发布192号文《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总额控制,一是科学决策:强调经济性,不得不计成本回报盲目上项目。二是控制规模投资不允许超过上年净资产的50%,资产负债率高于85%或近2年连续亏损的子企业不得单独投资PPP项目、央企PPP负债需要有地方政府运营收益保证无保障项目可能面临退出或重新设计,不得只融资、不建设运营;是落实融资;四是严格并表;五是坚决整改:不具备经济性或存在重大问题的,该停就停,未开工的不开工。  这个通知对PPP来讲,将进一步规范PPP项目运营,促进PPP项目可持续发展。对于央企来说,投资PPP项目的态势将会收紧,对于民营建企来说,短期内将迎来发展机遇,经验丰富、运营能力强的龙头民企公司在2018年的PPP市场中有望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猜想三:建筑行业信息化加快建设  一直以来,缺乏统一的BIM标准是制约BIM在我国建筑行业落地应用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没有统一的BIM标准,就不可能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没有统一的BIM标准,每个施工企业在应用过程中无章可循,软件开发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考,导致大量的重复工作、低水平工作普遍存在。  2017年5月,住建部正式批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235-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BIM标准的出台,对于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解决了解决BlM模型出图、算量与数据管理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BlM模型在设计、施工和运维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我们相信,2018年标准正式实施后,必将加快推动BIM技术的应用落地,促进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  猜想四: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十九大关于《中国共 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明确提出,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自2017年以来,“一带一路”的建设工作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合作将更加密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凭借丰富的建设经验与良好的项目口碑,我国交通基建企业可顺势“出海淘金”,扩大海外业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建需求旺盛,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报告显示,2016年到2030年间,亚洲地区基建需求预计将超过22.6万亿美元(不考虑气候变化),年均基建需求超过1.5万亿美元。各国将继续保持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基建发展会延续稳步上升的趋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将继续成为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的增长点和驱动力,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迎来黄金发展期。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7年1-10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5946份,新签合同额1020.7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5.4%,同比增长21%;完成营业额575.2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8.5%,同比增长9.1%。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已经成为国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2018年,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猜想五:资质变革持续推进  为了响应国家“简政放权”的号召,2017年住建部相继出台了包括对资质的总体简化及具体简化的资质类型的多个资质简化的文件,如取消部分资质类别设置,合并业务范围相近的企业资质、简化资质申请流程、由“事前审批”改为“告知承诺审批”等。2018年,建筑业将进一步完善资质标准体系、优化资质审批流程、提升资质管理效能、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助推建筑业发展提供支撑。建筑企业应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与能力,提升客户价值、提升内功,加快转型升级,适应资质改革的大环境,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  猜想六:基建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我国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近52万亿,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跨入2018年,全国新一轮的投资又将启动,预计2018年财政收入仍然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因此,从资金来源的角度,财政收入完全有能力保证基建的融资来源。业内专家表示,2018年“稳增长”压力较2014-2016年有所减轻,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全年将维持在15%左右。基建仍然能保持快速增长,为建筑业提供支撑。  猜想七:严控建筑质量  2017年,高铁质量问题、北京大兴“11·18”火灾事故、广州“3.25”高处作业平台坍塌事故等建筑业质量问题频现,令人痛心。为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再次发生,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落实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机制,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2018年,建筑业安全质量监管将会更加严格,建筑企业要明确工程质量要求,加强安全质量制度建设,进行施工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工程安全。  猜想八:国企改革政策持续推进  2017年是国企改革推进并取得关键性突破的一年,广东、深圳、山东、山西等多个省市或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或召开相关会议,推动地方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广东水电与广东建工合并、山西建投揭牌成立、安徽建工上市、湖南建工改制、福建建工揭牌成立等等,地方国企国资改革进入加速的状态。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企业。预计2018年地方国企将迎来混改提速,更多的国有企业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猜想九:工人职业化  2017年11月,住建部正式发布关于《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道路,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向建筑工人转变,健全建筑工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体系,到2025年,建筑工人技能素质大幅提升,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达到1000万,建立保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建筑业产业工人 大军。  2018年建筑企业将会更加重视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培养和吸收一定数量自有技术工人,现有劳务企业向发展,成立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企业。推行建筑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基本建立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猜想十:工程总承包加速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的推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1984年,工程总承包纳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起步,随后的1992年住建部明确总承包资质,2003年国家培育总承包能力,2014年推动总承包市场,到2017年国家标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发布,进一步完善工程总承包制度。工程总承包模式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将提速。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整合企业资源,加强项目综合管理能力、设计能力,建立采购体系,实现朝工程总承包业务模式转型。

暂无内容

中科建安2017年度工作总结暨2018年年会

2018-02-09

  2018年2月4日,中科建安2017年度工作总结暨2018年年会在焦作举行。各公司领导出席工作汇报会议并参加2018年会。  2018年2月4日14时总结大会准时开始。  在工作汇报会议上,各公司负责人分别回顾了2017年度整体的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2018年的工作安排做出了详细的计划,董事长做出总结发言,肯定了各公司在2017年度做出的成绩,并期望共同赢战2018。  会议结束,就餐、签到后2018年年会拉开序幕,各公司人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自编自导、丰富多彩、高 潮迭起的晚会。  灯光四射的舞台上,有热情洋溢的舞蹈,温柔细腻的独唱,深情毅然的朗诵,载歌载舞的《我相信》,令人捧腹的相声。。。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小朋友的篮球表演让整场晚会充满了温馨与简单的快乐。  在欢快的节目中,穿插先进集体、先进管理者等共计33个奖项的表彰。  年会上,让全场气氛高昂的还是抽奖环节,为了回馈大家一年的努力和付出,今年公司精心准备了许多奖项,由先进管理者5人随机从签到入场券中抽出,而每一轮的抽奖,现场都是一片沸腾,欢乐不断。  在猜歌互动、你比我猜组队环节中,丰富的奖品把舞台两侧都堆得满满的。让每一个登台参与的获奖者收获多多,满脸的喜悦与自豪。  年会在《明天会更好》的歌曲中落下帷幕,多少汗水都化作杯中美酒,多少感动都融为朗朗笑声。中科建安2018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行业动态
暂无内容
政府管理正在经历巨大变化——简政放权新观察之八
2015 08-11

  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简政放权不仅激发经济和社会的更大活力,更带来政府管理方式的变化,提高政府效能,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转变。  政府“跑起来”:创新服务突出“公共”角色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人民政府的天职。  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实际上是强化了政府对市场与社会的服务职能,突出其“公共”角色,着力破解公 共 产品短缺、公共服务薄弱等难题,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审批效率低,一直是令许多企业头疼的问题。一个建设项目,往往要经过发改、住建、环保、国土、水利、消防、安检、人防、地震等十几个部门审批,“万里长征跑审批”不仅耗费大量时间,不少企业甚至眼睁睁地看着市场机遇错失。  山东淄博市专门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视频会议室,通过探索远程视频联审提升审批效率,以互联网思维将审批由原来的“串联”变“并联”,让企业不再跑“冤枉路”。  山东路通道路材料有限公司经常跑项目的齐传明指着一份环保局批复的排放总量表格说:“过去得花3个月,现在3天就办好了。前半年一个证也没办下来,联审不到半年所有的审批就办完了。”齐传明说。  简政放权,让以前“四平八稳等你来”的政府主动“跑起来”,让公共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转变带来行政效率大大提升。  推出转移支付提前告知、财政评审预约上门、政府采购网上申报、财政票据直供到户、在中关村建立财政服务平台……北京市财政局创新机制,向部门和社会提供“一站式”的财政服务。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告诉记者,政府权力运行体系中“部门面向百姓、财政面向部门”的特点,需要财政部门在中间环节做好简政放权的文章,在“中间一公里”主动发力,带动“先一公里”和“后一公里”,让财政资金更好服务公众。  权力“晒出来”:明晰权力边界彰显“护 法”角色  “红头文件比法大、部门利益比法大、领导脑袋比法大”,这是社会各界对一些政府部门“权力大于法”行为的描述。  推进简政放权,把政府权力“晒出来”,不仅明晰了政府的权力边界,也让各级部门对权力有了重新认识,推动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  2014年以来,编制、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政府权力清单,在各级政府部门形成了清权、减权和权力再认识的一场“风暴”。  “去年12月份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编制完成,今年3月初编制完权力清单,现在正紧张地编制责任清单,从来没有如此清楚地梳理过政府的权力。”山东省滨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吴明悦说。  在山东全省上下,工商、质监、发改、建设等各个政府职能部门,这样的权力再认识过程都细致地过了许多遍,往往是“报上去、打回来、再报上去,一遍遍理。”  自2013年以来,山东省级政府先后分七批削减行政审批事项435项。目前,山东省市县三级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权力清单已全部公布。  北京市财政局梳理确定了11项行政审批职权、356项行政处罚职权,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了权力清单;更多财政信息在阳光下更加透明:专项转移支付由按项目到按地区公开,政府采购由项目个案到采购总量、政策效果公开,财政扶持资金由评定分配结果到组织实施效果公开,收费基金项目由财政发布目录清单到部门具体征收情况公开……  住建部大幅减少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从本届政府成立之初的25项,迄今已减少14项,减少的比例超过50%。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城市规划服务资格证书核发、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认定、物业管理师注册执业资格认定等审批事项均已取消。  记者采访时发现,依法行政,特别是简政放权“能下放的全部下放”的政府管理理念正伴随清权、减权深入人心。  管理“严起来”:强化监管构建廉洁型政府  推进简政放权,放开政府的“权力”之手给市场松绑,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职能不能削弱。  考虑到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商事制度等改革之后,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政府如何履行好监管职责,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扭曲现象,对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不规范问题,山东淄博市建立了网上“中介超市”,让各地环评、工程咨询等中介机构自由入驻,用户可根据服务情况进行类似“淘宝”式评价,以解决“红项中介”“指定中介”等现象造成的不公平和低效率问题。  “目前有近200家中介入驻,做得好可得到用户好评,做得不好就会得到差评,这将有力促进竞争,降低企业负担。”淄博市行政服务中心协调科科长董玉石说。  住建部在官网发布“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和诚信系统一体化工作平台”,将涉及建筑市场监管的全部信息和现有的子系统和子网站关联至发布平台,统一发布各级监管部门监管及诚信信息,为全国建筑市场实施统一监管提供了信息支持。  住建部还加强权力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力度,强化举报核查、业绩核查力度,对于伪造材料骗取资质资格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撤销资质资格,并在全国通报批评。  为防止权力寻租,北京市财政局向市人大开放预算查询系统,在核心业务系统增设审计专用功能、接入监察平台。此外,还积极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向区县、乡镇延伸,2014年已将128个乡镇纳入改革试点,涉及预算资金47亿元。  “只有严格监管,才能把容易任性、跑偏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韩杰说,简政放权改革让政府的权力更加公开透明,有助于加强政府自律,加大反腐力度,塑造政府清正廉洁的形象。

2015 08-11
政府管理正在经历巨大变化——简政放权新观察之八

  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简政放权不仅激发经济和社会的更大活力,更带来政府管理方式的变化,提高政府效能,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转变。  政府“跑起来”:创新服务突出“公共”角色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人民政府的天职。  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实际上是强化了政府对市场与社会的服务职能,突出其“公共”角色,着力破解公 共 产品短缺、公共服务薄弱等难题,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审批效率低,一直是令许多企业头疼的问题。一个建设项目,往往要经过发改、住建、环保、国土、水利、消防、安检、人防、地震等十几个部门审批,“万里长征跑审批”不仅耗费大量时间,不少企业甚至眼睁睁地看着市场机遇错失。  山东淄博市专门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视频会议室,通过探索远程视频联审提升审批效率,以互联网思维将审批由原来的“串联”变“并联”,让企业不再跑“冤枉路”。  山东路通道路材料有限公司经常跑项目的齐传明指着一份环保局批复的排放总量表格说:“过去得花3个月,现在3天就办好了。前半年一个证也没办下来,联审不到半年所有的审批就办完了。”齐传明说。  简政放权,让以前“四平八稳等你来”的政府主动“跑起来”,让公共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转变带来行政效率大大提升。  推出转移支付提前告知、财政评审预约上门、政府采购网上申报、财政票据直供到户、在中关村建立财政服务平台……北京市财政局创新机制,向部门和社会提供“一站式”的财政服务。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告诉记者,政府权力运行体系中“部门面向百姓、财政面向部门”的特点,需要财政部门在中间环节做好简政放权的文章,在“中间一公里”主动发力,带动“先一公里”和“后一公里”,让财政资金更好服务公众。  权力“晒出来”:明晰权力边界彰显“护 法”角色  “红头文件比法大、部门利益比法大、领导脑袋比法大”,这是社会各界对一些政府部门“权力大于法”行为的描述。  推进简政放权,把政府权力“晒出来”,不仅明晰了政府的权力边界,也让各级部门对权力有了重新认识,推动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  2014年以来,编制、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政府权力清单,在各级政府部门形成了清权、减权和权力再认识的一场“风暴”。  “去年12月份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编制完成,今年3月初编制完权力清单,现在正紧张地编制责任清单,从来没有如此清楚地梳理过政府的权力。”山东省滨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吴明悦说。  在山东全省上下,工商、质监、发改、建设等各个政府职能部门,这样的权力再认识过程都细致地过了许多遍,往往是“报上去、打回来、再报上去,一遍遍理。”  自2013年以来,山东省级政府先后分七批削减行政审批事项435项。目前,山东省市县三级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权力清单已全部公布。  北京市财政局梳理确定了11项行政审批职权、356项行政处罚职权,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了权力清单;更多财政信息在阳光下更加透明:专项转移支付由按项目到按地区公开,政府采购由项目个案到采购总量、政策效果公开,财政扶持资金由评定分配结果到组织实施效果公开,收费基金项目由财政发布目录清单到部门具体征收情况公开……  住建部大幅减少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从本届政府成立之初的25项,迄今已减少14项,减少的比例超过50%。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城市规划服务资格证书核发、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认定、物业管理师注册执业资格认定等审批事项均已取消。  记者采访时发现,依法行政,特别是简政放权“能下放的全部下放”的政府管理理念正伴随清权、减权深入人心。  管理“严起来”:强化监管构建廉洁型政府  推进简政放权,放开政府的“权力”之手给市场松绑,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职能不能削弱。  考虑到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商事制度等改革之后,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政府如何履行好监管职责,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扭曲现象,对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不规范问题,山东淄博市建立了网上“中介超市”,让各地环评、工程咨询等中介机构自由入驻,用户可根据服务情况进行类似“淘宝”式评价,以解决“红项中介”“指定中介”等现象造成的不公平和低效率问题。  “目前有近200家中介入驻,做得好可得到用户好评,做得不好就会得到差评,这将有力促进竞争,降低企业负担。”淄博市行政服务中心协调科科长董玉石说。  住建部在官网发布“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和诚信系统一体化工作平台”,将涉及建筑市场监管的全部信息和现有的子系统和子网站关联至发布平台,统一发布各级监管部门监管及诚信信息,为全国建筑市场实施统一监管提供了信息支持。  住建部还加强权力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力度,强化举报核查、业绩核查力度,对于伪造材料骗取资质资格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撤销资质资格,并在全国通报批评。  为防止权力寻租,北京市财政局向市人大开放预算查询系统,在核心业务系统增设审计专用功能、接入监察平台。此外,还积极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向区县、乡镇延伸,2014年已将128个乡镇纳入改革试点,涉及预算资金47亿元。  “只有严格监管,才能把容易任性、跑偏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韩杰说,简政放权改革让政府的权力更加公开透明,有助于加强政府自律,加大反腐力度,塑造政府清正廉洁的形象。

2015 08-17
省住建厅关于申报工程建设标准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市政建设环保局,厅机关各处室: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意见》(建标〔2014〕139号),贯彻落实《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豫建〔2015〕78号)《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成立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豫建〔2015〕79号)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完善我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现就申报工程建设标准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编制修订计划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主体  工程建设标准申报单位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标准设计图集申报单位应满足第(一)条:  (一)工商注册地在我省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勘察设计甲 级资质企业;  (二)工商注册地在我省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施工特级、一级资质企业;  (三)具有相关专 业技术力量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二、申报范围及原则  (一)应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政策,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型城市建设、成品住房(建筑施工装饰装修一体化)、建筑工业化(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标准)、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建筑质量安全、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材应用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设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内容;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没有规定,但在我省有工程实践经验,具备推广应用条件,亟需做出统一技术要求的;  (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虽然有规定,但规定不够具体,根据我省气候、地理、人文、技术等特点并亟需在省内进一步做出统一技术标准规定的。  三、申报要求  (一)各申报文件应包括立项的目的和意义、可行性和必要性、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现有工作基础和需重 点解决的问题、预期经济社会效益、主编参编单位、编制组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等,并填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申请表》。  (二)各申报文件包括加盖单位公章的纸质文件扫描件1份和电子文件1份,请于2015年9月30日前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与标准定额处。  (三)所有申报项目经我厅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后列入2016年度工程建设标准暨标准设计编制修订计划。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省住建厅勘察设计与标准定额处  胡智慧   电话:   0371—68107586  电邮:  hzh33066@163.com

2015 08-25
要真抓实干 确保全行业安全生产落实到位

  8月1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主任易军主持召开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天津港“8·12”特别重大事故重要批示指示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近期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部署了下一阶段的重 点工作。  易军说,部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陈政高部长在部党组会议上的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 面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一条战线的平安。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为上,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真抓实干,确保全行业安全生产落实到位。 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全 面 深入开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防控体系,采取更有力更有效措施加快薄弱环节整改,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住房城乡建设部承担着统一指导协调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等工作职责。因此,易军要求,部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及时督促指导地方和行业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重 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易军强调,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统一部署,近期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综合督查。二是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监督执法检查适时进行督查。三是继续深化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改攻坚战。四是继续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 一键拨号
  • message
    短信咨询
  • map
    查看地图